作者:胡红英 来源:外借部 发布时间:2025-09-13
全国科普月科普主题图书推荐
2025年9月,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科普月。自2024年12月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正式实施后,原“全国科普日”全面升级为“全国科普月”,科普工作迈入制度化、常态化、全民化的新阶段。今年全国科普月的活动主题为:“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”。
值此首届全国科普月,市图书馆准备了这份涵盖多领域的科普书单:从科学发展的宏观历程到前沿技术的深度解析,力求为大家提供一把打开科学世界大门的 “钥匙”!
《大国造物》
作 者: 沈榆 魏邵农
出版社: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索书号:TB47/21
内容简介:当 “中国制造” 走向世界,我们是否真正了解那些承载民族智慧的造物密码?由沈榆、魏邵农合著的《大国造物》,正是一把打开中国造物文明的钥匙。全书以细腻的笔触串联起传统工艺与现代制造的脉络,从景德镇瓷器的千年窑火到航天工程的精密零件,从江南织锦的经纬交错到高铁列车的流线设计。作者不仅记录造物技艺的演进,更深入挖掘背后的匠人精神与时代故事 ,让读者看见 “造物” 背后鲜活的人与厚重的文化基因。
《前方,核能》
作 者: 郑明光主编
出版社: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
索书号:TL-49/10
内容简介:本书是一本介绍核能发展脉络的科普读物,涵盖了与核能发展相关的各个方面,包括核能最开始是怎样被发现,如何应用它的能量并在应用中造成灾难,以及四代核电技术是在什么契机下进行迭代等。本书以简洁、风趣的语言客观介绍人类探索核能的曲折之旅的同时,表现人类在对世界探索的好奇、对人类发展的关注以及对技术风险控制的不断追求,最终回归技术发展“以人为本”的朴素愿望。
《AI 改变世界》
作 者: 方磊 黄郑
出版社: 新华出版社
索书号:TP18/119
内容简介:这本书摒弃专业术语堆砌,用生活化案例讲透 AI:从手机里的人脸识别,到工厂里的智能机器人,再到医疗领域的疾病诊断辅助,清晰呈现 AI 如何渗透日常、赋能行业。它不只是介绍技术,更是探讨 AI 带来的机遇与思考 ,比如 AI 如何提升工作效率,又该如何理性看待其对职业的影响,让普通读者既能看懂 AI 的当下,也能预见它的未来。无论你是想搞懂 AI 原理的上班族,还是对新技术感兴趣的学生,翻开这本书,都能轻松走进 AI 世界,读懂这场改变时代的技术浪潮。
《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》
作 者: 韩良露
出版社: 中信出版集团
索书号:P4/18
内容简介:.在本书中,韩良露融汇毕生所学,梳理中国数千年古老历法,旁征博引两百余篇诗词典籍,完整解读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传统文化、民俗风貌、诗词典籍、养生美食……本书不仅仅是古老的知识,也是一本“生活”出来的美学指南,将古老的文明、传统、习俗化用于日常生活中、与家人朋友相处的细节中,让人感受到节气其实也是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过普通日子的智慧。
《科学的历程》
《科学的历程》
作 者: 吴国盛
出版社: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
索书号:N091/240
内容简介:《科学的历程》是一部普及性的世界科学通史。以东方文明和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的影响为开端,以西方文明和科学的发展历程为核心,同时探讨了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。通过对科学家生平及科学发现过程简洁而不乏激情的叙述,阐释了每一次重要的科技进步在人类文明发展链条上的意义和价值,辅以大量精美插图,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,自身宇宙观、世界观不断深化的路径。
《活力地球》
作 者: 陈颙 张尉
出版社: 科学出版社
索书号:P-49/56
内容简介:本书是一部简易的“地球百科全书”,旨在通过介绍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,展示地球的活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。全书从宜居地球的角度出发,以地球能量为线索,把地震、火山、海啸、天气和气候、洪水和干旱、滑坡和泥石流,以及近地空间等灾害串联为一个整体,引导读者全面认识地球家园的结构、环境、历史以及与人类的关系,理解地球与人类是一个共同生命体。
《物理学与文明的脚步》
作 者: 赵静
出版社: 人民邮电出版社
索书号:O4-49/200
内容简介:书中内容源自作者多年来在各大高校开设的“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”系列讲座,从近代物理的两大领域——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讲起,介绍了核物理、恒星演化、黑洞、宇宙学、时间意义等知识,将物理学的发展融入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,介绍了东西方文明的诞生、发展与变革,使读者对物理学与文明的依存关系和相互影响有一个宏观的认识,适合对物理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、历史感兴趣的高中及以上学历的读者阅读。
《科学的历程》
《科学的历程》
《科学的历程》
《AI 改变世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