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袁品资 来源:本馆 发布时间:2020-07-03
和大多数60后的人一样,我的阅读也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,首先读到的当然是课本。那时书很稀缺,学校的课本也常常缺这少那的,也许正因为如此,才让我对书特别爱惜,对书尤其喜爱。记得刚从学校领到新书时,那种兴奋劲儿现在回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,闻着淡淡的书香,翻动飒飒作响的书页,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,好好读书就要爱惜书,因此新书发下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封面用纸包起来。虽然报纸包书皮是当时很寻常的事情,但不寻常的是我比别人多用了一层报纸,当两层报纸也慢慢磨破了的时候,我发现牛皮纸比报纸耐磨得多,于是我从此改用牛皮纸包书皮,尽管那种纸的气味很难闻。
儿时的事大多都淡忘了,但和书相关的事却往往记忆犹新。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,穿一件新衣服,吃一顿大鱼大肉什么的,或者得一样称心的玩具,会让孩子高兴好多天,但若把它们和一本喜爱的书放在一起,要我选一样的话,我第一个选书。
你也许没有过让一本书失而复得的经历吧,我却有过。那大概事在八九岁上学的时候,我在小河边一边钓鱼一边看一本刚借到的新书。因为小学语文课本里有“草原英雄小姐妹”的故事,所以龙梅和玉荣成了那个时代儿童的偶像,我由崇拜草原英雄发展到向往草原生活,而那本书写了一位叫巴图的草原少年的故事,因此我的魂一下被书勾了去。就是这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,却险遭“厄运”。钓鱼时我手捧着心爱的书,但在投放鱼饵的时候,却把书搁在岸边小树的树杈上,那是因为投饵时手上会粘饵料末子,我怕因此弄脏了书,没有想到在我投完饵洗净手回来时,却发现书不翼而飞了。我顿时慌了。正当我四处搜寻时,突然发现了河堤上离我而去的三个人(大概是一家人),又发现了那个男人手里卷成筒状的书,还看见那跟我年龄相仿的男孩回头偷窥了我一眼,就是那奇怪的眼神,让我确信那筒状的东西就是我心爱的书,于是我发疯一般追上去。那三人见状即刻加快了脚步。“我的书——”,我高声哭喊起来。我见男孩似乎说了句什么,男人就停了下来,笑着把书还给了我,一边还说着“闹着玩”之类的话。现在想起来,那时大人的出发点也是因为爱孩子,想给孩子一样喜爱的东西,也许在他们看来,一本小书算得了什么,但在那时,那本书是我的全部。
如果说读课本还有一些功利因素在内的话,课外阅读,去图书馆看书,就可以说基本属于个人爱好了。我的爱好并不多,看书是我的主要的爱好,我是图书馆的常客,家人称图书馆是我的第二个家,这句话是戏言也是实话,我儿子甚至在作文写道:爸爸不上班的时候,如果不在家,那肯定是去了图书馆。在图书馆发生的许多感人的故事,每次回想起来全身就充溢着暖意。记得几年前,有一次在图书馆差点被“囚禁了”。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。那天我一个人在家休息,自然有去了图书馆,当我捧起一本新书读得正带劲时,意外的瞥见窗外大雨倾盆,天也暗下来了。我本人读书有个习惯,就是书上吸引人的地方,要反复读几遍,这样读起来就比较慢,对我而言,读得慢的书都是好书。我正在慢慢读那本新书,刚看了几页,心想在图书馆几天都未必能读完,不如借回家慢慢享受,就记下了读到的地方,去办了借书手续。当时没有时间概念,想也没想是不是快闭馆了的问题,我通常都是闭馆铃声响后才依依不舍离开的,如果那天不是下雨转移了我的注意力,我也会那样,因此,我借了书并没有马上回家,而是翻一会儿书,出一会儿神,人在走廊和楼梯口徘徊,这时我的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,我怕打扰其他读者,匆忙上楼去接听,听完电话后,我的思绪就又回到了书中。也不知过了多久,我才感觉要回家了。怎么五楼四楼三楼二楼全锁了?当我确定自己已被关在大楼里的时候,下意识地“啊”了一声。幸好两位值班的工作人员锁门后没有走远,听到我的叫声后,忙上来把二楼过道的门打开了,边开门边向我道歉,说自己检查不仔细,居然没发现有人。其实怎么能怪她们呢?我那样悄悄地接电话,在无人的角落里看书和发呆,别人怎么能发现呢?
还记得一件事,是在十几年前,市图书馆新大楼还未落成的时候,有个星期天我正在图书馆看书时,一位亲戚有急事到家里找我,正好我妻子一人在家。如果现在,人人有手机,找人就根本不算问题,但那时还没有今天这样普及的移动通信工具,妻子当时并不知道我的去向,但她猜我十有八九在图书馆,于是她打了图书馆的电话。事后我跟她开玩笑说,要是我爱逛街的话,你要急着找,有电话也没处打了,后来她还告诉我说,图书馆那位接电话的那位很热情,表示一定把人找到。那天我是在办借书手续时,一位图书馆的领导看了我的借书证后说,是你,没错,于是告诉了我家里的事。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,我有了图书馆是第二个家的感觉。
阅读的感觉,对我来说是很奇妙的。读文学作品时,恨不能跟作品里的人物一起同生同死,同喜同忧,高兴时禁不住眉飞色舞,悲伤时免不了痛苦失声,读人物传记时,仿佛自己经历了一生一世,感慨良多,读地理文献,山水游记类的书籍,不禁为书中描写的壮美风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而陶醉,读新闻报刊时政述评,更为祖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而自豪,还有读科学研究,历史考古之类的读物,等等·····。有一段时间还热衷于体育类的书籍,尤其是2008前后全民健身热的时候,最近我还经常关心一些医学、营养学以及保健养生的书籍,开阔了视野,增长了知识,锻炼了能力,还有一种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充实感。
在我读书的时候,喜欢一个人,静静的,不被别人打扰,读书时被别人打扰的感觉很郁闷,你想,当你全身心的进入了书中的世界时,冷不丁被人拽回了现实,那种落差是人难以适应的,就像一个做着美梦的人猛的被人惊醒一样,是不是很不爽?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因此,我也很怕打扰别人的阅读。当我在图书馆遇到熟人和朋友时,从不用言语招呼,而改以挥手,点头或微笑,我想,这个应该能理解的吧。
关于阅读,中外读者早已对此有精辟见解。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刘彝的诗句多少年来一直被人奉为至理名言,还有培根的“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数学是人周密,科学使人深刻,伦理学使人庄重,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。”可谓真知灼见。
从阅读的方式来看,随着社会的发展,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,既有传统的以书籍报纸为媒介(纸质媒介)的阅读方式,也有以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新兴传播工具为媒介(电子媒介)的阅读方式,似乎后者正冲击着前者,以前网上有人散布什么传统的阅读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言论,至今并未成为现实,大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现实,因为传统的阅读方式依旧有不可代替的优势,就我个人而言,我更喜欢传统的阅读。是的,人类正进入网络时代,网络阅读十分便捷,如起点.红袖.等文学网站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可阅读,新浪书网可在线阅读.....,网络阅读,足不出户,而且内容丰富,应有尽有,但我却觉得它缺少了点淡定、逸情、闲适的放松感,少了些手捧书页,清风扑面,书香扑鼻的踏实和优雅,更难以达到那种神思飞扬,浮想联翩,放纵灵魂,不知何时和置身何处的忘我境界,这些传统阅读的优势,彰显网络阅读的不足,因此,我虽然也上网阅读但更欣赏传统的读书方式,那种真实感,那种惬意,那种忘我和超越,那种灵魂的洗礼,那种精华的升华,那是一种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快乐.在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今天,当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一日三餐的时候,当“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”的理想早已实现了的时候,当人们开始思考幸福指数和人生价值观的时候,这种快乐就更加难得,弥足珍贵了。
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书,我们的生活不能不读书,我们的生活不能不懂书,在时下日益虚华,浮躁的人海中,真庆幸有了这样一片宁静的港湾,在追名逐利,残酷血腥的竞技舞台,要珍惜这样一间温馨安逸的休息室,在翻云覆雨,瞬息万变的人生轨道上,更可喜的是还有这样一处灵魂寄托的驿站——就是我们大家读书的地方,虽不大但温暖,虽不豪华但实用,在这里,我们如饥似渴地读书,在这里,我们对知识的索取变得贪婪,书,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,是我们永不厌倦的精神补品。当美食家们厌倦了诸多中西餐,吃腻了各种风味小吃,以至山珍海味都调不动胃口时,最终发现了世界上有那么一种精神食品,永远都不会腻味,它是文明人必需的“维他命”,更是文明社会必要的“钙中钙”。
我有一个梦,有一天一座美丽的建筑物拔地而起,聚四面文友,会八方读者,有人说她是我们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,有人说她是我们城市文明的标志和骄傲,她,就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图书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