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地方文献 > 孝感名人 

陈荫三

作者:佚名 来源:本馆  发布时间:2020-07-16


姓名:陈荫三照片


别名或称号:名树槐,以字行



性别:


民族:


时代:民国


生卒年:1899-1942


籍贯:湖北应城








人物简介:




陈荫三(18991942),名树槐,以字行,应城保泰湾人。出身膏盐世家。1916年春,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。时恽代英在学校组织“互助社”,意在加强政治宣传,启迪民众;陈认为需辅之以兴实业,苏民困,便可改变国家落后面貌。乃潜心攻读《梦溪笔淡》,《天工开物》以及西方近代科学书籍。1920年赴上海,入文生氏补习学校专攻外语。次年,自费留德,就读于柏林大学化学系。同时,选修地质学、矿物学、测量学等课程。还利用假期,深入德国北海地区膏盐矿厂,考察实际生产技术。1925年夏,取道苏联回国。次年返武汉,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理化教员。1927年“七.一五”事变后辞教职回应城。      

1928年春,陈目睹各膏盐洞商墨守土法,不知运用科学改进生产方式,全矿区洞数虽多,而产膏盐者甚少。乃亲至矿区,观察地貌,分析矿样,测量洞深,了解地质构造及生产工艺。拟计划,筹资金,雇请木工范国材及石匠、力工10余人,选择北山陡河坡张家山一处废洞,试探凿井新法。历时三月,凿成第一口盐井。随将竹筒插入井底,用动力汲取咸水。较之原井下辗转戽水、吊桶提卤法大为先进,一时洞商争相效习,出现凿井高潮。为提高卤水浓度,节省熬盐燃料,又采用德国枝条架浓卤塔法,利用风向、日照、水分蒸发和热效应等自然条件,缩短析盐过程。天津实业家范旭东曾在《黄海化工汇报》上发表《枝条架之性能及盐卤浓缩试验》一文,称其“轻而易举,有益于制盐技术之进展”。1932年,根据地质学关于膏盐矿床形成理论,推断应城地层深处,蕴藏有晶体岩盐。次年春开始新探索,于西山鲫鱼田旧洞中,开凿深井,奋战年余,掘进300余米。终因资金不足而中辍。      

1937年,抗日战争爆发,范旭东率天津永利,久大两公司员属迁移自贡,途中,陈留德同学何君熙曾来应械考察晒水台试制和使用情况,并邀约同往。陈因病无法成行,乃派范国材进川襄助,四川盐场利用枝条法从此始。1938年10月,日军进逼应城,陈将膏洞,盐井事务委托姜忠林料理,携眷避居汉口。武汉沦陷,迁入法租界,杜门谢客。1942年4月,日军对应城食盐生产加强控制,将矿区熬棚拆倒烧毁。6月陈回县交涉,因拒绝为日军“大东亚共荣圈”效劳,被软禁于城隍庙。冬,以痛斥日军残酷统制膏盐,为日酋所忌,尽焚其棚,并劫其铁器。陈愤慨至极,遂服毒自尽,葬伏虎山。鄂豫边区《挺进报》曾报导“爱国民族资本家陈荫三不堪日寇压迫,含愤自杀”消息。















代表作品:




孝感市图书馆版权所有2019 | 鄂ICP备2010410 | 制作维护:孝感市图书馆网络中心  |  地址:孝感市复兴大道孝感市文化中心D座  | 邮编:432000  | 联系电话:0712-2107189